海南法院强化南繁硅谷司法保障,陕西法院建立种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,甘肃法院设立种子法庭,守护农业芯片。
坚定不移反制非法制裁、长臂管辖,坚决捍卫我国司法主权和人民利益。深化智慧法院建设,完善中国特色互联网司法模式,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。
大力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,10050个人民法庭扎根基层,充分发挥处在服务人民群众第一线的优势,积极促进城乡基层治理和平安法治乡村建设。始终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,坚持改革不停步,敢啃硬骨头。大幅下调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,依法否定变相高息条款效力,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。审判流程、庭审活动、裁判文书、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让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,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。深入调查研究,深入群众,深入一线,扑下身子抓落实。
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,坚决守住防止冤错案件底线。推动完善公益诉讼制度,依法维护公共利益。一跨国犯罪集团虚构网络投资平台,诈骗数百名受害人1.4亿元,四川检察机关依法起诉582人,其中12名骨干分子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司法腐败多为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,中央和有关部门早有三个规定,过问或干预、插手司法办案须记录报告。对权益受损但不敢或不懂起诉的老年人、残疾人、农民工和受家暴妇女等,支持提起民事诉讼16.7万件,是前五年的11.5倍。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,四级检察院合力,助推地方政府联手共治,再现一湖碧水。对法院宣告无罪的公诉案件逐案阅卷复查、总结教训。
强化老年人、妇女儿童、残疾人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特殊群体权益司法保护。典型案例推动法治进步。
三是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,不敢、不愿、不善监督问题不同程度存在,基层检察工作仍然薄弱。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,融入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,深化用好检察建议,促进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。按程序办决不能躺平为程序空转结案了事。五、拓展公益诉讼,以能动检察守护公共利益 牢记党和人民嘱托,在履行公共利益代表神圣职责中践行人民至上。
同时,2022年公安机关对不捕不诉提出复议复核、当事人提出申诉比2018年分别下降63.2%和25%。采纳代表建议,专项开展空军机场净空保护公益诉讼,并向应急跑道、舰艇航道、军事设施保护等领域延伸,督促整治一批安全隐患。深化双边多边检察国际合作,依托国际检察官联合会以及中国-东盟成员国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、金砖国家总检察长会议平台,在参与全球治理中展现中国检察担当,服务共建一带一路。一是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还需持续走深做实,一些检察理念、政策、措施落得还不实。
共压减95.9万个程序性和内生案件。2018年发布11项检察政策,明确对企业负责人涉经营类犯罪依法能不捕的不捕、能不诉的不诉、能不判实刑的提出适用缓刑建议。
协同中国人民银行等开展专项行动,起诉洗钱犯罪4713人。办案质效明显提升,与2018年相比,2022年退回补充侦查、延长审查起诉期限分别下降80%和95.8%,自行补充侦查上升264.6倍,个案平均审查起诉时间减少6.9天。
探索对纷争不止案件开展民事检察和解,促成当事人和解6847件。服务创新驱动发展,深化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。落实强基导向,2020年制定新时代基层检察院建设25条意见。起诉危害国防利益、侵犯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犯罪2178人,比前五年上升33.2%。辽吉黑、沪苏浙皖、赣鄂湘、川渝深化检察协作,服务东北全面振兴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中游城市群、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。起诉827.3万人,比前五年上升12%。
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。以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助力创新发展。
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,精心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政治轮训,扎实开展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主题教育、党史学习教育。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937件,是2018年的6.7倍。
对已过追诉期限但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310起陈年命案,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核准追诉。协同公安机关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,深挖幕后金主、严惩团伙骨干、全力追赃挽损,起诉19.3万人。
五年来,办理涉外刑事案件2万余件、刑事司法协助案件885件,依法保障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。聘请98名全国人大代表担任特约监督员,邀请全国人大代表视察检察工作、参与检察活动2800余人次。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司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性质文件170件,制发指导性案例136件,比前五年分别上升78.9%和3.5倍。公益保护领域不断拓宽。
2021年,这一办案理念被确定为刑事司法政策。助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,坚决捍卫国家主权、安全、发展利益。
会同公安部持续清理既未撤案又未移送起诉、长期搁置的涉企挂案,督促办结1.2万件。会同32家行政机关制定工作意见13个,推动协同履职。
对犯罪较严重的起诉17.9万人,比前五年下降36.9%。检察机关审查认为,涉案行为情节较轻,并考虑该公司为成长型科创企业,管理粗放致涉案,可启动合规整改。
办理国有财产保护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领域公益诉讼5.9万件,促请追偿受损国有财产、追缴土地出让金533.7亿元。我谨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表示衷心感谢。恶意损害公益必须惩罚性赔偿。严格落实监管、认定整改合格后,检察机关依法不起诉。
进入专题: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。连续五年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,省级检察院跟进走访民主党派省级组织,接受监督更实、效果更好。
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,助推公益诉讼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扎实开展。这是2019年全国两会上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。
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,中国特色公益司法保护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。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,继续做实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等工作,结合办案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。